[热点背景]
2019年已过大半,网络之上发自灵魂的拷问,除了目标、工作之外老生常谈的话题之外,最新拷问之首还有国人“情感”皈依,而谈及情感,国人与之相联系最多之处,就在于中国的传统节日。
回望2019,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节日情景依旧历历在目,无论是年初的“春节”还是上半年的“端午”亦或者刚过不久但热度依旧的“七夕”......看似大部分对于传统节日依旧饱有热爱。但是“热爱”能真正反映传统节日的内涵与否,却有待商榷:正如:某网站发起一项名为“您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积淀还在吗”的网络调查问卷,共有数千名网友参与,但结果显示:81.%的人认为“不在,15%的人认为“还在,4%的人则认为“不好说”。
解读:
[提出观点]
近年来,西方外来节日备受追捧,从“2.14”的红玫瑰,到“圣诞节”期间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圣诞树和圣诞老人形象,中国似乎变成对各种节日都“兼容并蓄”的乐园。然而,这种对西方节日的疯狂追捧和消费下也暗流涌动:虽然这些“西方洋节日”在中国早已习以为常,并且逐渐成为一些青年人必过的“最爱”,但其中的精神价值并未被继承,而是演绎出一出出荒唐的“崇洋媚外”闹剧。因此,重视传统节日的传承,恢复传统文化的精魂,用传统节日打造文化大国。
[综合分析]
传统节日关乎国家的软实力的提高。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神,而传统节日则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一个国家的强大和富强,不能只看科技、经济实力,更需要公民发自内心的强大。春节、元旦让我们体会家庭的温暖,和谐社会氛围,端午的龙舟让我们树立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操,登高插萸的重阳也使我们懂得“老有所养”的道理。足以见得传统节日关乎国民素质、关于国家未来。
[提出对策]
北京朝阳区举办“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主题文化活动,昆曲《牡丹亭》在朝阳区文化馆上演。
保护和弘扬传统节日不仅需要政府,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的态度决定着群众的价值观倾向。首先需要政府层面提高对传统节日重视度,但单靠将传统节日列入法定假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挖掘,让群众体会这些节日背后蕴含的意义和内涵,不仅停留在吃喝过节的观念中,才能真正喜爱并弘扬传统节日。(比如:央视近期推出的《佳节》)
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的价值观形成至关重要。长辈要让孩子理解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让孩子多接触传统文化,注重对孩子精神层面的教育,用文化内涵塑造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所折射出的浓郁文化气息。
创新和丰富传统节日的内容。传统节日受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洋节日”传入的影响,商家为消费群众对于洋节日的热情,不断创新庆祝的方式,以此吸引年轻人。只有创新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内容,才能引起年轻人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