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中医药大学网站 | 时间:2022-03-21 15:26 | 点击次数: 次 | 资讯更全面,考试更专业 |
云南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招聘简章
一、云南中医药大学简介
云南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60年,是全国第二批成立的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3年、2015年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先后通过教育部认证,2016年成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1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成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学校秉承“崇德和合、博学敦行”的校训精神,已发展成为以中医药为主体、民族医药为特色,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继续教育和对外教育呈现良好态势,医、理、工、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中医药院校。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博士培养依托单位,1994年被评定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07年被评为云南中医名院,2012、2017年分别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是集云南省132家省、州(市)、县(区)中医院和相关单位为一体的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总医院。医院系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018获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中药新药GCP中心及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建设单位、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单位、全国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二、招聘条件
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 35 周岁(含)以下(1987年3月1日以后出生)、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三年。人才紧缺基础薄弱的自然科学领域流动站人员,年龄可适当放宽,但不超过40 周岁(1982年3月1日以后出生)。
备注:我校博士毕业生可申请进入本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但要适度控制进入比例。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应以高校、科研院所教学科研人员为主,并严格控制比例,一般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招收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职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三、进站后相关待遇
1.博士后薪酬待遇由基本工资、生活补贴、住房补贴、科研补贴和绩效津贴五部分构成。博士后在站期间,学校按月发放基本工资(参照同职级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生活补贴(4700 元/月)、住房补贴(2000 元/月)和科研补贴(1000 元/月),出站时发放绩效津贴。2年期满出站,考核优秀的,给予绩效津贴8万;出站考核合格的,给予绩效津贴4万;出站考核不合格的,不给予绩效津贴。
2.学校按照国家及我省相关规定为博士后缴纳社会保险。学校为外籍人员购买来华人员综合保险(包含平安险、意外医疗、住院医疗)。
3.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学校在职职工身份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博士后在站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符合学校科技绩效管理规定或博士后奖励有关规定的,学校给予奖励。
4.在职博士后在站期间的工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待遇由本人原所在单位负责,不享受学校博士后住房补贴。
5.非在职博士后在站期间,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以随其流动,但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博士后可凭学校的介绍信到辖区派出所为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办理暂住证。
6.非在职博士后在站期间,其子女入学与我校教职工同等对待。
7.非在职博士后来校面试差旅费、报到差旅费、行李托运费参照学校事业编制职工有关管理规定从博士后日常经费中列支。外籍博士后未携带家眷一并入境的,每年可享受探亲假 1 次,时间由本人与合作导师在不影响科研计划的情况下商定,探亲路费自行承担。
四、省人社厅激励
(一)可申请博士后科研基金相关资助:研究项目资助,一等资助10万元、二等资助5万元、三等资助2万元;
(二)优秀成果奖励:一等奖5万元、二等奖3万元、三等奖1万元;
(三)可申请博士后定向培养资助:1年8万元,培养周期2年,共16万元;
(四)出站后留在我省工作的,可通过考核认定其高级资格,其在站期间完成的业绩和成果可作为认定资格的条件。
五、招聘计划
2022年计划招收中医学博士后研究人员2人。
招聘岗位及合作导师如下(根据合作导师姓氏笔画排序)
六、合作导师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
1.叶建州: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名医专项,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名中医。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系云南省中医皮肤病临床医学中心带头人,云南省省级创新团队带头人。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等奖),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1项,其他省级基金5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及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编著、主编(副主编)、参编并出版专著22部。
2.赵荣: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名医专项,云南省中医药领军人才,现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首届针灸技能状元、云南省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腹针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等。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学研究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针药防治骨质疏松症、不孕症和乳腺疾病,建立整体调节针法防治骨质疏松症、基于冲为血海分期针灸治疗不孕症和基于经络辨证治疗乳腺病。主持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主编(副主编)出版著作(教材)10部。
3.姜丽娟: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名医专项,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妇科张良英教授继承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会长、妇科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免疫疾病分会常务副会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秘书长等职。先后主持完成在研国家自然基金2项及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及生物医药重大计划、省基金项目以上课题4项,主持完成中华中医药学会指南1项,申请专利5项,制剂2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教材20余部。先后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奖二等奖,获新华社、中国医师协会“优秀生育呵护天使”称号。
4.秦国政:二级教授,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岭学者、云岭名医,云南省名中医。现任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主委、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男科学学术学科带头人和慢性前列腺炎重点研究室主任。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各5项和3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和讲义60多部。起草制定3个专家共识并公开发表,组织制定五个国家中医泌尿男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并在全国使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6)、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1)等奖励。
5.袁嘉丽: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副秘书长,云南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微生态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基金委员评审专家等职。系云南省“十三五”一流学科A类高原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学术带头人、“云南省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省中医药调节人体微生态创新团队”负责人。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重大项目2项、云南省重点项目2项。近5年发表论文52篇,SCI论文5篇,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等规划教材5部。
6.温伟波: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云南省名中医,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名医专项,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民族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会长、内分泌分会副会长等职。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老年病科学术带头人。先后主持生物医药重大项目——佤医等特色民族医药研究开发项目总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科技部中央引导地方发展专项课题1项,主持云南省基础研究重点项目2项;主持/参与省级课题9项;荣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卫生科技三等奖。主编专著5部,副主编专著3部,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发表论文66篇。
7.彭江云: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名医专项,云岭名医,云南省名中医,云南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兼任世界中医联合会风湿病分会副会长、骨质疏松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会长等职。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等学术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奖6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副主编、编委出版专著、教材24部。
8.熊磊: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中医药领军人才、云南省名中医、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儿科学”重点学科学术和学科带头人。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管理人才奖,“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传承人奖,2021中医药年度科研科普人物,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云南省卫生厅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专著14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面上项目1项、地区基金2项)、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1项、云南省重大科技计划等14项,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各1项,医院制剂批文1项,目前在研科研经费约1400万元。
七、应聘需提供的材料
1.云南中医药大学博士后进站申请审批表;
2.博士学位证书或博士培养单位出具的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证明;
3.两位本学科或相近学科正高级专家推荐信,其中1人为申请人博士生指导教师;
4.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成果证明(如获奖、专利证书、学术论文、荣誉证书等);
5.参照公务员录用标准,县级以上医院体检报告。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毕老师
联系电话:0871-63635741
邮箱:375014086@qq.com
报名网址:http://210.40.176.129/
报名时间:本招聘长期有效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光华街120号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号楼2楼212人力资源办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云南事考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 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