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回顾几年前社会对青年人的评价,往往否面、消极词汇居多,笑之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嘲之狂妄自大逆时代潮流不得所愿......此番观点终究不是空穴来风,确实与当下“佛系心态”、“丧文化”、“夸夸群”等年轻人追捧的主流文化不无关系。但是反之分析,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年群体在时代变革之下的精神诉求,也映射了青年群体在时代转型之下的社会心态 。许多人将这称之为“亚文化”,何为“亚”?意义明了但却“韵味十足”,与主流文化相背离,不被大众所推崇,新颖之中暗存负面思维,严格审视背后当前青年群体的心理态势,与“弱”字挂钩,与“德”字相通,即“弱德”。此乃社会高压下的自我坚守、浮躁中的自持。
【提出观点】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在青年人自嘲与群嘲中,亚文化逐渐蜕变了颜色,不论是凉山火灾时青年人的无惧无畏、正向引导、痛心缅怀,还是疫情阶段大批年轻人的投身救治、支援之举,同心同德抗病魔,其大多都是几年前对“丧”“佛系”追捧之人,故此不难发现,青年人似乎有两种推崇的极端,言语之中“不行不行”大是大非面前恰恰能“迎难而上”。不知不觉间与古人推崇的“能屈能伸”完美契合,这实则为一种弹性,我将其称之为“青年人的弹性精神文化”,也是年轻人的“刚柔之心”。
【深入分析】
弹性精神在功利主义盛行,浮躁之风益盛的当下,适时保守以柔性之姿不与世俗争高下不失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阶层之说古而有之,当85后、90后的这群人伴随着不断的改革成长时,大多深知脚步难以跟上时代发展,虽有事业有成功成名就之人,但屈指可数。财富事业价值的追求中,被现实摔的体无完肤之人比比皆是。因此,有这么一群人努力挣扎之后看清自我,转身找寻自己的一方乐土。坚守初心及普通人的想法,平凡普通而有小价值、小追求。
反之,弹性精神在风云变幻的生存之际,能表现出一种直面风险的刚性之态。这也是一种知礼仪、守仁心、自律慎独的智慧。当时代呼出“需要”一词时,虽有担忧但能挺身而出,正如因疫情家人被隔离孩童无人照顾时能自觉组成志愿团体,倍感温情;亦如身在国外心已归的年轻人捐献物资之上的“中华儿女”四个字,熠熠生辉;更甚者灾难之际以身许国、为民捐躯的年轻人始终被铭记。依旧是坚守本心及平凡人的想法,平凡而非凡实乃大无畏。
【提出对策】
一、慎“督”之。青年人的弹性精神文化以“柔弱”备受世人诟病。审视当前,“柔”并非懦弱,而更似于一种蓄势待发趁势而为。因此,对于年轻人视听审美价值观的追求,该以宽容二字以待。看到其上进之心,为其创造时机,不强求转变独特思维,督促其以柔性之态进取。
二、勤“学”之。青年人的弹性精神文化也以“刚性”备受世人推崇。回顾历史,“刚”是一种不惧坚持无畏,现今虽和平安定,但灾难困难也时有发生,处于一个榜样的时代,应对每一次的前行者公之于众,学其行为,赞其之举,勉励后辈。